2016年这十件大事将影响A股市场

2016-01-04 14:25


1.注册制推出
股票发行注册制已获全国人大授权,明年3月1日起施行。

  机构认为,注册制对A 股影响更多是结构性的。首先,注册制发行价格和节奏存在过渡期,大规模增加股票供给可能性不大;其次,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转型,不仅是发行制度的改革,更是对市场思维模式的推进;再次,注册制使得更多的优秀企业可以解决融资难问题,这也是将资本配置权重新交给市场的表现;最后,注册制不强调公司的硬性业绩标准,而是注重信息披露的真实有效。这将有利于市场对优秀标的筛选功能——A 股开启冠军时代,有价值成长性好的公司会受到市场青睐。
2.熔断机制实施
熔断机制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爱建证券认为,以今年暴涨暴跌时的情况看,考虑停牌因素后,沪深300指数波动5%以上时,中小市值股票早已大范围涨跌停;而7%时,除银行板块外其他个股也悉数被封死涨跌停。仅以效果来看,熔断制度和涨跌停制度作用有重叠。实行熔断制度后,流动性受制反而加剧市场波动。但从另一角度看,熔断制度给了市场各方特别是监管层反应的时间,对市场传闻引起的大幅波动有积极作用。
3、新股取消预缴款 全民打新刮刮乐
    2016年起,打新股将取消预缴款制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按持有股票市值配售且不用预缴款,相当于持有流通市值的股民都获得了一份免费彩票,新股门槛大幅下降,但中签率会更低。2016年起,新股申购再也不用为打哪只发愁了,打新攻略只有3个字:一把梭!
4、经济触底反弹
   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何时是底,根本还是个产能周期问题。自2010年后,中国产能周期已下降6年,对应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4年,PPI下降4年。从国际经验看,产能周期的单边下降趋势极限就是6到7年,而到了这个时间,必将引起库存周期的反弹。从微观财报看,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有反弹迹象。产能周期反弹几乎必然发生,反弹也会持续1-2年。
5、深港通开通
深港通大概率将于2016年上半年开通。
  广发证券(000776,股吧)认为,两地监管部门已就深港通做了大量工作,开通只是时间问题。目前A股市场趋于平稳。市场不会等待太久。
  平安证券预计,“深港通”将大概率在一季度或稍晚时候启动,预计会延续“沪港通”模式,虽然额度可能有所放大,但深市估值水平高于沪港,吸引资金大幅流入可能性不大,对市场只是锦上添花。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认为,相比沪港通,深交所有更多的成长股标的。以(深证300+含H股的深市A股)为例,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挂牌股票数占比高达54%,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等新经济行业可选标的显著多于沪港通,有利于海外投资者参与到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资。
6、十三五规划发布

      《十三五规划规划纲要》将于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经全国人大审议后公布,“十三五”规划核心要点是“稳增长调结构”,一切改革以此出发。
  与“十三五”密切相关的主题包括:工业4.0(智能制造);走出去战略(核电高铁);人口养老;清洁能源及环保;现代农业化;体育传媒;服务业发展;大数据与信息安全;国企改革;区域规划(东北振兴)等。
7、战略新兴板推出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吹风会上,明确了明年发展资本市场的五项重点工作。其中一项便是积极发展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丰富市场层次,建立战略新兴板,明年一定要推出。
  浙商证券认为,建立战略新兴板并实施注册制后,新兴产业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现有的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和即将登陆战略新兴板的公司蕴含巨大投资机会。2016年投资机会可能不在于蓝筹股的“水涨船高”,也不在于中小创的“抱团取暖”,而在于高成长新兴产业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8、万亿养老金入市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日前表示,“人社部正会同财政部制定资金归集和划拨的具体办法,确保养老金投资运营可以在2016年正式启动。”
  2015年8月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对养老金投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以2014年养老基金累计结余3.56万亿为基数进行推算,可以有超过1万亿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股票市场。
9、A股纳入MSCI指数

        随着人民币加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一篮子货币,2016年中国A股将可能早于每年一次的市场分类评审期(2016年6月)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加入初期,可能吸引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海外资金配置A股市场。
10、降息降准频率或降低
  2015年以来央行5次降准,5次降息,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1.5%的历史新低。
  兴业证券认为,2016年在低基数下PPI跌幅将收窄,通缩压力有所缓解;CPI将处于1%-2%区间,2016年降息空间小于今年,可能只有2-3次,此外,降准效果也将受外汇占款下滑、货币乘数下降等因素干扰。
摘自:证券时报网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