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监管浓墨重彩,行业由乱而治
为了告别私募基金行业的“野蛮生长”,朝着规范化、制化的方向发展。2014 年以来,私募行业监管持续完善。2016年被则称为私募“监管元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接连发布内控指引、信息披露、募集行为等重磅私募行业规则,一系列监管文件贯穿全年,初步建立了私募行业的规则体系。
2017年,私募基金行业继续巩固回归本源、恪守质明、明确底线、立足诚信的规范发展新阶段。协会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协会自律规则,结合私募行业发展实践与阶段特点,进一步落实私募基金管理人专业化管理原则,明晰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审核标准,优化和规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流程。
截至2017年底,协会已注销1378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主动申请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973家,未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1748家,因列入失联机构名录满三个月未主动联系协会并提供有效证明材 料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68家。
为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联公示制度,优化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律 机制,协会于 2017 年 1 月发布《关于优化失联机构自律机制及公示第十一批失联私 募机构的公告》。2017年协会公示7批失联机构,设计23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 中进入失联阶段后注销的私募管理人70家。
2018年协会将积极参与与完善私募基金行业顶层设计,推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提升私募行业专业化水平,继续落实“扶优限劣”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活动实 行差异化登记备案与自律管理,强化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席监测,促进私募行业健康发展。
3.2 私募发展增速赶超公募引爆点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快报,2017年公募基金管理机构 管理的公募基金为4841只,份额11.0万亿元,规模11.6万亿元,较三季度末增长4.12%。截至2017年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管理私募基金66418只,规模11.1万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高达40.66%,是全行业增速最快的领域。其中,2017年每个季度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的增幅分别为10.83%、9.23%、8.05%和7.53%。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从分布上看,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FOF的占比分别为12.4%、46.5%、4.5%和13.4%;其中,股权、创投类基金及其FOF合计占比58%,已经成为私募投资基金的主流。
私募基金以其较为灵活、高效的机制,可以成为对接实体经济和金融资产的重要工具;对金融资产的高效配置和运用,也为高净值投资者的财富管理和增值带来新的机会。私募行业独特的风险收益结构在实业端和金融端进一步激发创造力,使资产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未来随着国内高净值客户数量的持续增长和私募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将向着更加规范、专业的方向发展,其管理规模还会不断增加。
3.3 2017 是量化投资的“冬天”
2017 年量化策略的收益整体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市场工具太少,对冲成本较高,主要表现为股指期货受限,贴水情况严重,对冲成本较高。
二是过去几年有效的核心因子开始失效,例如小市值因子和反转因子。过去量化基金的优异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盘股的强势,而现在小盘股日渐式微,量化基金的模型如果没有及时更新,恐怕也要遭遇回撤。小市值因子在过去十年一直有效。2013年到2016年,如果在A股持续买入市值最小的股票,收益差不多在91%,55%,171%和7%。小市值因子作为一个smart beta,过去十年都是跑赢市场的,但是在2017年,这个策略开始失效。归根到底,过去十年A股涨幅最大的是壳价值,2008年A股市值最小的公司才两亿,但是到今天市值已经20亿,涨幅接近10倍。但是随着A股的发行机制越来越市场化size不再成为超额收益的来源。
反转因子在经历了2015年强势后,从2016年4月开始衰弱,虽然多空组合收益整体保持为正还未到失效阶段。不过如果把多空组合分别从多头组合和空头组合看相对市场的超额收益,会发现空头组合一直持续跑输市场,而多头组合已经有一年时间左右和市场基本跑平。量化策略的alpha收益主要来自于多头组合,因此从这个 角度讲,反转因子已进入失效期。但是从年中开始有诸多量化团队加强了风格择时的 因子,调整后的模型更为适应下半年的市场。
三是市场波动率,大多数的量化套利策略、CTA策略与波动率呈正相关,但是 市场波动率太低,中低频的套利策略和对冲策略很难跑出绝对收益。
市场对冲工具太少,对冲成本高。主要表现为股指期货首先,贴水情况严重;过去几年有效的核心因子最近一两年回撤,例如小市值因子和反转因子;市场波动率太低,大多数的量化套利策略,CTA策略与波动率相关,以ETF50波动率为例,中低频的套利模型或者对冲性产品很难跑出绝对收益。
3.4 股指期货二次松绑,期权市场发展提速,对冲工具逐步放开
相较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对冲工具一直有比较大的限制,特别是 2015 年股灾期间股市大幅动荡,股指期货被认为是幕后黑手,监管层对股指期货交易实行 限制。2017 股指期货经历了二次松绑,为期货行业带来重大利好。第一次松绑是在 今年 2 月,中金所发布新规,宣布将保证金由原来的 40%降低到沪深 300(20%)、上证 50(20%)、中证500(30%)等三项举措;第二次松绑是在今年 9 月,中金所公告沪深 300 和上证 50 股指期货各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由合约价值的 20%调整 为 15%,沪深 300、上证 50、中证 500 股指期货各合约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 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六点九。
商品期货品种进一步丰富,多个品种研发速度加快。8 月 18 日和 12 月 22 日, 棉纱期货和苹果期货先后在郑商所挂牌交易。棉纱期货与棉花期货、PTA 期货,共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纺织原料期货品种体系。另外,纸浆期货、红枣期货已经获准立 项,尿素等品种研发工作基本完成。原油期货上市各项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
除此以外,今年以来国内期权发展提速。今年 3 月 31 日和 4 月 19 日,豆粕期 权和白糖期权先后在大商所和郑商所成功上市,代表着我国期货市场正式进入期权时 代。期权推出对建设功能完善的国内衍生品市场具有划时代意义。11 月,上期所铜 期货期权立项申请获批,这将是我国首个工业品期权品种。
3.5 国内私募谋求海外布局,全球化视野逐步打开
在中国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私募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在不断加快。除了淡水泉、景林资产、赤子之心、千合资本等在香港设立公司,向海外投资和募资外,源乐晟、鼎锋资产等私募也积极发行海外产品,投资港股、中概股等。最近私募纷纷加快出海步伐,重阳投资、富善投资、神州牧基金、望正资本等私募再掀出海热潮。进军海外市场正在成为私募发展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来看,私募进军海外,主要的目的,一是扩展投资领域,丰富投资策略,看好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二是吸引契合自己投资理念的海外机构资金,投向国内 A 股市场,丰富资金来源,也有利于长期投资;三是原有对冲策略等在国内无法实现,或者客户有更高的理财需求,需要依靠全球市场来做资产配置,并利用灵活丰富的对冲工具。
未来随着外汇管制的放开,A 股与全球市场的接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相信 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以更加灵活的形式进军海外市场,实现资产的全球化配置。
3.6 FOF/MOM 业绩提升巨大,行业空间充足
2016 年被称为“FOF 元年”,虽然发展迅速但 FOF产品却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资产配置做得不到位,只是简单的明星产品组合,并没有进行有效资产配置,使 得不少FOF 产品收益表现仍然大起大落;国内缺乏权威私募基金评级机构来选择 FOF 投顾,同时 FOF 投资标的仍然比较单一等等。
今年随着公募FOF 的落地,FOF 机构投研体系的完善,FOF 产品的业绩大幅提升,认可度已越来越高。FOF 产品分散风险、平滑收益曲线等特性彰显。目前,第 三方理财、券商、私募、期货公司等均纷纷作为资产配置者,根据客户不同风险偏好和需求,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 FOF 产品,开展 FOF 业务。
今年私募FOF 产品业绩也非常喜人,根据私募云通的统计,截至 2017 年年底, FOF 策略累计收益率为 5.92%,仅次于股票多头策略(8.95%)、事件驱动(7.81%) 策略,与此同时其年化波动率为 2.95%,远低于股票多头策略(5.41%),表现出较强的二次分散风险的特性。
从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来看,FOF 发展初期主要得益于基金行业的快速壮大, 但真正走向成熟和持续发展,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国的 401(K)计划和个人退 休账户(IRA)为 FOF 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大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的存在,FOF 管理模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进一步满足了各类机构投资者的个性化需要。从我国情况来看,目前私募 FOF 可以很好地承接这些资金需求,机构投资者成为 FOF 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也是必然趋势。未来随着养老金入市、企业年金等机 构资金将FOF 作为配置工具,国内 FOF 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将FOF 作为配 置工具,国内 FOF 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3.7 外资机构申请私募牌照,带来“鲶鱼”效应
2016 年 6 月 30 日,证监会表示,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申请登 记成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二级市场证券交易等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业务。2017 年 1 月5 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 理人登记备案填报说明》,外资私募备案登记的政策正式落地。
同日,富达国际宣布其外商独资企业富达利泰投资正式获得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成为外资资产管理业内首家获得该项资格的公司,同时也是成为首家境内投募资的独资外资基金公司。
截止到目前,已有 10 家在华设立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除富达外,还包括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和路博迈等,地域上涵盖了美国、英国、欧洲大陆、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主要资本市场。对于外资资管机构而言,2017 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超乎想象,由此也掀起了外资私募布局中国市场的高潮。
目前国内私募机构有 2 万多家,但同质化非常严重,海外大型金融机构的进入, 会改变私募领域的竞争格局,加速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同时,外资的流入意味着投资理念的渗透影响。外资私募的进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行业生态,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由于外资私募在海外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投资体系,他们的加入势必会给国内私募带来压力,长期来看有助于带动整个私募行业管理人投资水平的不断提升。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快报,2017年公募基金管理机构 管理的公募基金为4841只,份额11.0万亿元,规模11.6万亿元,较三季度末增长4.12%。截至2017年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管理私募基金66418只,规模11.1万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高达40.66%,是全行业增速最快的领域。其中,2017年每个季度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的增幅分别为10.83%、9.23%、8.05%和7.53%。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从分布上看,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FOF的占比分别为12.4%、46.5%、4.5%和13.4%;其中,股权、创投类基金及其FOF合计占比58%,已经成为私募投资基金的主流。
私募基金以其较为灵活、高效的机制,可以成为对接实体经济和金融资产的重要工具;对金融资产的高效配置和运用,也为高净值投资者的财富管理和增值带来新的机会。私募行业独特的风险收益结构在实业端和金融端进一步激发创造力,使资产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未来随着国内高净值客户数量的持续增长和私募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将向着更加规范、专业的方向发展,其管理规模还会不断增加。
3.3 2017 是量化投资的“冬天”
2017 年量化策略的收益整体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市场工具太少,对冲成本较高,主要表现为股指期货受限,贴水情况严重,对冲成本较高。
二是过去几年有效的核心因子开始失效,例如小市值因子和反转因子。过去量化基金的优异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盘股的强势,而现在小盘股日渐式微,量化基金的模型如果没有及时更新,恐怕也要遭遇回撤。小市值因子在过去十年一直有效。2013年到2016年,如果在A股持续买入市值最小的股票,收益差不多在91%,55%,171%和7%。小市值因子作为一个smart beta,过去十年都是跑赢市场的,但是在2017年,这个策略开始失效。归根到底,过去十年A股涨幅最大的是壳价值,2008年A股市值最小的公司才两亿,但是到今天市值已经20亿,涨幅接近10倍。但是随着A股的发行机制越来越市场化size不再成为超额收益的来源。
反转因子在经历了2015年强势后,从2016年4月开始衰弱,虽然多空组合收益整体保持为正还未到失效阶段。不过如果把多空组合分别从多头组合和空头组合看相对市场的超额收益,会发现空头组合一直持续跑输市场,而多头组合已经有一年时间左右和市场基本跑平。量化策略的alpha收益主要来自于多头组合,因此从这个 角度讲,反转因子已进入失效期。但是从年中开始有诸多量化团队加强了风格择时的 因子,调整后的模型更为适应下半年的市场。
三是市场波动率,大多数的量化套利策略、CTA策略与波动率呈正相关,但是 市场波动率太低,中低频的套利策略和对冲策略很难跑出绝对收益。
市场对冲工具太少,对冲成本高。主要表现为股指期货首先,贴水情况严重;过去几年有效的核心因子最近一两年回撤,例如小市值因子和反转因子;市场波动率太低,大多数的量化套利策略,CTA策略与波动率相关,以ETF50波动率为例,中低频的套利模型或者对冲性产品很难跑出绝对收益。
3.4 股指期货二次松绑,期权市场发展提速,对冲工具逐步放开
相较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对冲工具一直有比较大的限制,特别是 2015 年股灾期间股市大幅动荡,股指期货被认为是幕后黑手,监管层对股指期货交易实行 限制。2017 股指期货经历了二次松绑,为期货行业带来重大利好。第一次松绑是在 今年 2 月,中金所发布新规,宣布将保证金由原来的 40%降低到沪深 300(20%)、上证 50(20%)、中证500(30%)等三项举措;第二次松绑是在今年 9 月,中金所公告沪深 300 和上证 50 股指期货各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由合约价值的 20%调整 为 15%,沪深 300、上证 50、中证 500 股指期货各合约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 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六点九。
商品期货品种进一步丰富,多个品种研发速度加快。8 月 18 日和 12 月 22 日, 棉纱期货和苹果期货先后在郑商所挂牌交易。棉纱期货与棉花期货、PTA 期货,共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纺织原料期货品种体系。另外,纸浆期货、红枣期货已经获准立 项,尿素等品种研发工作基本完成。原油期货上市各项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
除此以外,今年以来国内期权发展提速。今年 3 月 31 日和 4 月 19 日,豆粕期 权和白糖期权先后在大商所和郑商所成功上市,代表着我国期货市场正式进入期权时 代。期权推出对建设功能完善的国内衍生品市场具有划时代意义。11 月,上期所铜 期货期权立项申请获批,这将是我国首个工业品期权品种。
3.5 国内私募谋求海外布局,全球化视野逐步打开
在中国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私募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在不断加快。除了淡水泉、景林资产、赤子之心、千合资本等在香港设立公司,向海外投资和募资外,源乐晟、鼎锋资产等私募也积极发行海外产品,投资港股、中概股等。最近私募纷纷加快出海步伐,重阳投资、富善投资、神州牧基金、望正资本等私募再掀出海热潮。进军海外市场正在成为私募发展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来看,私募进军海外,主要的目的,一是扩展投资领域,丰富投资策略,看好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二是吸引契合自己投资理念的海外机构资金,投向国内 A 股市场,丰富资金来源,也有利于长期投资;三是原有对冲策略等在国内无法实现,或者客户有更高的理财需求,需要依靠全球市场来做资产配置,并利用灵活丰富的对冲工具。
未来随着外汇管制的放开,A 股与全球市场的接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相信 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以更加灵活的形式进军海外市场,实现资产的全球化配置。
3.6 FOF/MOM 业绩提升巨大,行业空间充足
2016 年被称为“FOF 元年”,虽然发展迅速但 FOF产品却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资产配置做得不到位,只是简单的明星产品组合,并没有进行有效资产配置,使 得不少FOF 产品收益表现仍然大起大落;国内缺乏权威私募基金评级机构来选择 FOF 投顾,同时 FOF 投资标的仍然比较单一等等。
今年随着公募FOF 的落地,FOF 机构投研体系的完善,FOF 产品的业绩大幅提升,认可度已越来越高。FOF 产品分散风险、平滑收益曲线等特性彰显。目前,第 三方理财、券商、私募、期货公司等均纷纷作为资产配置者,根据客户不同风险偏好和需求,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 FOF 产品,开展 FOF 业务。
今年私募FOF 产品业绩也非常喜人,根据私募云通的统计,截至 2017 年年底, FOF 策略累计收益率为 5.92%,仅次于股票多头策略(8.95%)、事件驱动(7.81%) 策略,与此同时其年化波动率为 2.95%,远低于股票多头策略(5.41%),表现出较强的二次分散风险的特性。
从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来看,FOF 发展初期主要得益于基金行业的快速壮大, 但真正走向成熟和持续发展,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国的 401(K)计划和个人退 休账户(IRA)为 FOF 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大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的存在,FOF 管理模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进一步满足了各类机构投资者的个性化需要。从我国情况来看,目前私募 FOF 可以很好地承接这些资金需求,机构投资者成为 FOF 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也是必然趋势。未来随着养老金入市、企业年金等机 构资金将FOF 作为配置工具,国内 FOF 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将FOF 作为配 置工具,国内 FOF 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3.7 外资机构申请私募牌照,带来“鲶鱼”效应
2016 年 6 月 30 日,证监会表示,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申请登 记成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二级市场证券交易等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业务。2017 年 1 月5 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 理人登记备案填报说明》,外资私募备案登记的政策正式落地。
同日,富达国际宣布其外商独资企业富达利泰投资正式获得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成为外资资产管理业内首家获得该项资格的公司,同时也是成为首家境内投募资的独资外资基金公司。
截止到目前,已有 10 家在华设立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除富达外,还包括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和路博迈等,地域上涵盖了美国、英国、欧洲大陆、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主要资本市场。对于外资资管机构而言,2017 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超乎想象,由此也掀起了外资私募布局中国市场的高潮。
目前国内私募机构有 2 万多家,但同质化非常严重,海外大型金融机构的进入, 会改变私募领域的竞争格局,加速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同时,外资的流入意味着投资理念的渗透影响。外资私募的进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行业生态,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由于外资私募在海外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投资体系,他们的加入势必会给国内私募带来压力,长期来看有助于带动整个私募行业管理人投资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2018年私募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私募基金经过近四年的长足发展已经达到了公募基金二十年的成就。私募基金行业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私募基金行业的商业模式、业务规则等逐步成熟,私募机构的内部管理、人才培养等机制逐步完善,行业监管、自律规则等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私募基金行业已经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即从“量”的增加进入“质”的提升阶段。
从政策上来看,一系列高频度的监管法规彰显了监管层对于规范私募行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决心。过去几年里,私募基金行业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的缺乏监管阶段,由于私募基金的信息不透明,而监管又缺位,鱼龙混杂,不规范的私募基金占相当的比例,使私募基金蕴藏了巨大的风险。从 2014 年以来,监管机构已经出台了非常多的监管政策,实行强制备案,信息披露,切实防范非法集资等行为,违规私募不断被洗出行业。监管趋紧,管理能力优秀、管理经营合规的机构将取得更大领先优势,经营不规范的机构则会被慢慢淘汰,行业将经历大规模的洗礼。在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私募基金行业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的局面正在形成。未来私募基金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跟海外基金的分布靠拢,出现“二八”分化,涌现千亿级别的大型私募。
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国内居民财富不断增多,机构投资人逐渐成为市场投资主体,数以万亿计的资金需要寻求好的投资标的,私募基金相对公募基金而言,其投资范围更为宽泛,投资策略更为灵活,其规模增长将远超公募基金,特别是具备独特风险收益特征的私募 FOF,将是银行委外资金和大量保险资金的理想选择。预计 未来私募基金的总规模还会不断增加,但是增速会有所回落,未来将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私募基金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私募基金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加,而且会远远超过公募;二是行业集中度会提升,私募行业“强者恒强”,业绩分化更为明显;三是 FOF 作为中长期的资产配置工具,结合中国养老金市场, 业务规模将持续增长;四是国内私募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一部分外资的资金也会交给中国的私募机构管理;五是外资进入带来“鲶鱼”效应,有效促进私募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私募基金经过近四年的长足发展已经达到了公募基金二十年的成就。私募基金行业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私募基金行业的商业模式、业务规则等逐步成熟,私募机构的内部管理、人才培养等机制逐步完善,行业监管、自律规则等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私募基金行业已经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即从“量”的增加进入“质”的提升阶段。
从政策上来看,一系列高频度的监管法规彰显了监管层对于规范私募行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决心。过去几年里,私募基金行业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的缺乏监管阶段,由于私募基金的信息不透明,而监管又缺位,鱼龙混杂,不规范的私募基金占相当的比例,使私募基金蕴藏了巨大的风险。从 2014 年以来,监管机构已经出台了非常多的监管政策,实行强制备案,信息披露,切实防范非法集资等行为,违规私募不断被洗出行业。监管趋紧,管理能力优秀、管理经营合规的机构将取得更大领先优势,经营不规范的机构则会被慢慢淘汰,行业将经历大规模的洗礼。在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私募基金行业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的局面正在形成。未来私募基金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跟海外基金的分布靠拢,出现“二八”分化,涌现千亿级别的大型私募。
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国内居民财富不断增多,机构投资人逐渐成为市场投资主体,数以万亿计的资金需要寻求好的投资标的,私募基金相对公募基金而言,其投资范围更为宽泛,投资策略更为灵活,其规模增长将远超公募基金,特别是具备独特风险收益特征的私募 FOF,将是银行委外资金和大量保险资金的理想选择。预计 未来私募基金的总规模还会不断增加,但是增速会有所回落,未来将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私募基金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私募基金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加,而且会远远超过公募;二是行业集中度会提升,私募行业“强者恒强”,业绩分化更为明显;三是 FOF 作为中长期的资产配置工具,结合中国养老金市场, 业务规模将持续增长;四是国内私募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一部分外资的资金也会交给中国的私募机构管理;五是外资进入带来“鲶鱼”效应,有效促进私募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