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历程
虽然共同基金FOF与FOHF的投资标的不同,但其投资框架与理念基本相同,而且发展壮大的土壤也如出一辙——对冲基金数量迅速增加以及对冲基金的封闭特性最终推动了FOHF的产生与蓬勃发展。纵观海外FOHF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快速发展及发展停滞3个阶段。
1990年以前:萌芽阶段
1969年11月,罗斯柴尔德家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FOHF产品“Leveraged Capital Holdings”。由于当时社会财富积累不多,而对冲基金门槛较高,且美国股市正处于漫长的动荡和整理阶段,对冲基金以及FOHF的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慢牛行情的来临以及401K计划和DC plan的推行,FOHF进入快速发展期。
1990年-2007年: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由于FOHF投资收益超出了多数股票和债券组合的投资收益,FOHF开始逐渐为投资者所钟爱。2000年至2002年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在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指数均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对冲基金及FOHF却取得了正收益,FOHF得到了更多投资者的追捧。截至2007年底,FOHF的管理规模为8600万亿美元,较2002年翻了5.7倍。2007年是全球FOHF发展的黄金时期,占比曾经达到40%。
1969年11月,罗斯柴尔德家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FOHF产品“Leveraged Capital Holdings”。由于当时社会财富积累不多,而对冲基金门槛较高,且美国股市正处于漫长的动荡和整理阶段,对冲基金以及FOHF的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慢牛行情的来临以及401K计划和DC plan的推行,FOHF进入快速发展期。
1990年-2007年: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由于FOHF投资收益超出了多数股票和债券组合的投资收益,FOHF开始逐渐为投资者所钟爱。2000年至2002年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在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指数均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对冲基金及FOHF却取得了正收益,FOHF得到了更多投资者的追捧。截至2007年底,FOHF的管理规模为8600万亿美元,较2002年翻了5.7倍。2007年是全球FOHF发展的黄金时期,占比曾经达到40%。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发展停滞阶段
全球金融危机前,FoHF无疑是增长最快的金融产品,但2008年后,FoHF的发展并没有随着对冲基金的复苏而复苏,反而日渐低迷。业绩下滑,一蹶不振
在2008年,排名前25的FOHF中,个人客户占比大的基金管理规模下降了37%,而以机构客户为主的基金管理规模仅下降了23%。在暴跌中,客户恐慌性的大量赎回让FOHF基金难以招架并慌不择路的出售可流动资产,而质量与流动性稍差的资产被留在了组合里,造成接下来几年,FOHF基金的表现一直比私募行业指数差。2008年,FOHF亏损21.4%,对冲基金行业指数下跌19%;而2009年,FOHF仅获利11.5%,而对冲基金行业指数上涨20%;2000年,FOHF获利5.2%,对冲基金行业指数则上涨10.6% (HRF)。金融危机后,FOHF再也不能保持比股债型产品高的收益,也不能保证低风险,成为了FOHF规模衰退的主要原因。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挤兑,FOHF基金开始变得越发谨慎,投资组合中预留的资金越来越多,导致FOHF的投资收益与对冲基金的收益差距大幅增加。通过图8也不难发现,由于现金持有过多,资产质量下降,FOHF指数的夏普比率直线下滑,而股债基金指数在金融危机后大幅回升。这些原因使得FOHF在经历经济危机后规模大幅缩水,且后来一直没有重新成长起来。
全球金融危机前,FoHF无疑是增长最快的金融产品,但2008年后,FoHF的发展并没有随着对冲基金的复苏而复苏,反而日渐低迷。业绩下滑,一蹶不振
在2008年,排名前25的FOHF中,个人客户占比大的基金管理规模下降了37%,而以机构客户为主的基金管理规模仅下降了23%。在暴跌中,客户恐慌性的大量赎回让FOHF基金难以招架并慌不择路的出售可流动资产,而质量与流动性稍差的资产被留在了组合里,造成接下来几年,FOHF基金的表现一直比私募行业指数差。2008年,FOHF亏损21.4%,对冲基金行业指数下跌19%;而2009年,FOHF仅获利11.5%,而对冲基金行业指数上涨20%;2000年,FOHF获利5.2%,对冲基金行业指数则上涨10.6% (HRF)。金融危机后,FOHF再也不能保持比股债型产品高的收益,也不能保证低风险,成为了FOHF规模衰退的主要原因。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挤兑,FOHF基金开始变得越发谨慎,投资组合中预留的资金越来越多,导致FOHF的投资收益与对冲基金的收益差距大幅增加。通过图8也不难发现,由于现金持有过多,资产质量下降,FOHF指数的夏普比率直线下滑,而股债基金指数在金融危机后大幅回升。这些原因使得FOHF在经历经济危机后规模大幅缩水,且后来一直没有重新成长起来。
学术研究深入,对FOHF产生反对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学术人士深入剖析了FOHF的表现,通过对HRF FOF指数的研究发现90%以上的FOHF产品与股债市场的相关性过高,而且长期保持相关性。甚至发现单独的对冲基金比FOHF产品的风险收益比更好也更稳定。于是大量的投资者开始质疑FOHF管理人的管理能力,以及FOHF是否真正的对冲了风险而不是简单追逐高风险收益率的投资标的。
共同基金FOF保持良好发展的原因
共同基金大量使用内部FOF模式,其管理规模多由共同基金内部调整决策,所投资标的也多为内部产品。由于共同基金规模在金融危机后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且恢复较快,所以总体上共同基金FOF的规模随共同基金行业不断增加。另外,共同基金FOF在ETF基金兴起与多样化后大量配置被动管理型标的,以平滑收益降低回撤。
2、FOHF管理机构
美国对冲基金发展初期,对冲基金的管理机构相对比较分散,但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很多规模较小的对冲基金因在金融危机中表现不佳而倒闭,而大型的管理机构由于实力雄厚且管理较为严格,在金融危机后依然获得了较大成长。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学术人士深入剖析了FOHF的表现,通过对HRF FOF指数的研究发现90%以上的FOHF产品与股债市场的相关性过高,而且长期保持相关性。甚至发现单独的对冲基金比FOHF产品的风险收益比更好也更稳定。于是大量的投资者开始质疑FOHF管理人的管理能力,以及FOHF是否真正的对冲了风险而不是简单追逐高风险收益率的投资标的。
共同基金FOF保持良好发展的原因
共同基金大量使用内部FOF模式,其管理规模多由共同基金内部调整决策,所投资标的也多为内部产品。由于共同基金规模在金融危机后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且恢复较快,所以总体上共同基金FOF的规模随共同基金行业不断增加。另外,共同基金FOF在ETF基金兴起与多样化后大量配置被动管理型标的,以平滑收益降低回撤。
2、FOHF管理机构
美国对冲基金发展初期,对冲基金的管理机构相对比较分散,但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很多规模较小的对冲基金因在金融危机中表现不佳而倒闭,而大型的管理机构由于实力雄厚且管理较为严格,在金融危机后依然获得了较大成长。
3、不同地区FOHF业绩表现
由图9可以看出,亚太地区FOHF的长期表现非常突出。随着亚洲高净值人士的增加,对资产配置的需求猛增,包括对对冲基金的需求,但他们同样也面临基金挑选难题,这就需要FOHF来发挥作用,由此可见亚洲FOHF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三)我国FOF基金的发展
1、首批类公募基金“FOF”成立以来规模逐步缩减
我国的第一支“FOF”诞生于2005年,由招商证券发行,主要投资于公募基金。此后,各大银行、券商等也分别开始发行“FOF”产品。与普通FOF不同,银行、券商发行的这些类公募基金“FOF”除了投资于其他公募基金外,基金资产还可以大量投资于二级市场。由于当时公募基金产品差异不大,且这些“FOF”真正投资公募基金的比例较低,致使投资收益与公募基金相比缺乏优势,加上后来政府对私募基金从事FOF投资的资格放开以及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限制,此类“FOF”规模开始逐步缩减。
2、公募基金FOF破冰
目前,我国市场上尚未出现公募基金FOF。2014年7月7日,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从法规的角度正式提出了公募基金FOF的概念,确立了公募FOF的法律地位。证监会于2016年6月17日对《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奠定了公募基金FOF未来发展的法律基础。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征求意见稿重点内容如下:
第一,明确了FOF的定义,即资产的80%以上资金投资于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或注册的基金份额的基金;
第二,FOF持有单只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资产的20%,且不能投资别的FOF;
第三,不得投资于分级基金等具有衍生品性质的基金中;
第四,除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外,FOF的投资标的基金运作期限应当不少于1年,最近一期的披露规模应不低于2亿元;
第五,FOF的管理人不得对FOF资产中投资自身管理的其他基金部分收取管理费,且不得收取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以及销售服务费;托管人也不得对FOF资产投资该托管人托管的其他基金部分收取托管费;
第六,对FOF的定期报告中对持仓情况、各种费率的揭示要明确。
3、证券类私募基金FOF
(三)我国FOF基金的发展
1、首批类公募基金“FOF”成立以来规模逐步缩减
我国的第一支“FOF”诞生于2005年,由招商证券发行,主要投资于公募基金。此后,各大银行、券商等也分别开始发行“FOF”产品。与普通FOF不同,银行、券商发行的这些类公募基金“FOF”除了投资于其他公募基金外,基金资产还可以大量投资于二级市场。由于当时公募基金产品差异不大,且这些“FOF”真正投资公募基金的比例较低,致使投资收益与公募基金相比缺乏优势,加上后来政府对私募基金从事FOF投资的资格放开以及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限制,此类“FOF”规模开始逐步缩减。
2、公募基金FOF破冰
目前,我国市场上尚未出现公募基金FOF。2014年7月7日,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从法规的角度正式提出了公募基金FOF的概念,确立了公募FOF的法律地位。证监会于2016年6月17日对《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奠定了公募基金FOF未来发展的法律基础。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征求意见稿重点内容如下:
第一,明确了FOF的定义,即资产的80%以上资金投资于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或注册的基金份额的基金;
第二,FOF持有单只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资产的20%,且不能投资别的FOF;
第三,不得投资于分级基金等具有衍生品性质的基金中;
第四,除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外,FOF的投资标的基金运作期限应当不少于1年,最近一期的披露规模应不低于2亿元;
第五,FOF的管理人不得对FOF资产中投资自身管理的其他基金部分收取管理费,且不得收取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以及销售服务费;托管人也不得对FOF资产投资该托管人托管的其他基金部分收取托管费;
第六,对FOF的定期报告中对持仓情况、各种费率的揭示要明确。
3、证券类私募基金FOF
在我国,由于2014年之前私募机构无法自己发行私募产品,主要通过信托平台发行,故证券类私募基金FOF的雏形为TOT(即信托中的信托)。2007年,在牛市的催生下,我国私募基金开始进入第一次发展高潮,但2008年股市的暴跌让整个私募行业开始出现严重分化,这为证券类私募基金FOF提供了发展的机会。2009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只TOT产品。2013年开始,我国逐步步入牛市行情,私募基金的数量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从而带动了证券类私募基金FOF的高速发展。此外,政府对私募机构的扶持以及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为证券类私募基金FOF的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在此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证券类私募基金FOF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取得了3年4倍的巨大增速。
4、总结:中西对比
虽然证券类私募基金FOF在近几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对比国外市场来看,我国证券类私募基金FOF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证券类私募基金FOF占私募基金比例相教国外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截至2015年3季度末,我国证券类私募基金FOF数量占私募基金的比例不到2%,而美国FOHF占对冲基金的比例为早已超过20%。而我国证券类私募基金FOF的管理规模为400亿人民币左右,占比例不到0.3%,发展空间巨大。
纵观美国FOHF的发展史,追求稳定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对FOHF的投资是刺激FOHF基金发展的重要条件。美国个人投资者规模达到0.74万亿美元,海外个人投资者规模0.19万亿美元,合计占比13.9%。其余主要投资者为养老金、基金会、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银行与证券公司等。但目前国内私募基金以及证券类私募基金FOF的投资者主要以个人客户为主,主要通过银行、券商、三方等渠道销售,投资者呈现散户化、短期化的特点,资金流动性高,并不利于FOF行业的发展。未来随着机构客户对证券类私募基金FOF需求的加大,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入市与“国九条”的发布,越来越多的资金将汇聚到FOF基金行业,推动FOF基金真正的兴起。
4、总结:中西对比
虽然证券类私募基金FOF在近几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对比国外市场来看,我国证券类私募基金FOF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证券类私募基金FOF占私募基金比例相教国外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截至2015年3季度末,我国证券类私募基金FOF数量占私募基金的比例不到2%,而美国FOHF占对冲基金的比例为早已超过20%。而我国证券类私募基金FOF的管理规模为400亿人民币左右,占比例不到0.3%,发展空间巨大。
纵观美国FOHF的发展史,追求稳定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对FOHF的投资是刺激FOHF基金发展的重要条件。美国个人投资者规模达到0.74万亿美元,海外个人投资者规模0.19万亿美元,合计占比13.9%。其余主要投资者为养老金、基金会、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银行与证券公司等。但目前国内私募基金以及证券类私募基金FOF的投资者主要以个人客户为主,主要通过银行、券商、三方等渠道销售,投资者呈现散户化、短期化的特点,资金流动性高,并不利于FOF行业的发展。未来随着机构客户对证券类私募基金FOF需求的加大,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入市与“国九条”的发布,越来越多的资金将汇聚到FOF基金行业,推动FOF基金真正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