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与投资美国的风险
自2010年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收购开始,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速度非常快。2014 年,有数据显示,中国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破千亿美元,达到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中国正从跨境资本的吸金大户,向世界投资人的角色转变。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是贸易走出去,那么现在则越来越多的是资本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资本"过渡。有人说,中国正在买下全世界。此话不无夸张,活跃的海外投资,俨然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新亮点。
但是,频繁的海外资本运作,也招来不少争议。如何规避风险,把买到手的东西经营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2012 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佼佼者三一集团在美国的关联公司罗尔斯公司(Ralls ),以600 万美元收购了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风电项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威胁美国家安全为由勒令罗尔斯公司终止该项目,撤出所有股权,奥巴马总统签发了相关总统令。罗尔斯公司随即就此案向美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起诉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奥巴马总统。2014 年7 月,该法院裁定奥巴马未经适当程序,剥夺了罗尔斯公司风电项目受宪法保护的财产权。2015 年11 月,罗尔斯公司与美政府正式就此法律纠纷达成和解,相互撤诉。这一案例为中国企业今后在美国发展获得了发言权。
美国以存在国家安全风险为由,阻挠外资公司收购美国企业或商业项目,这并非孤例。此前不久,中国华为、中兴先后被美国国会以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为由,禁止进入美国的ICT(信息通信技术)市场。
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接受采访时说过一段话,充分显示了中国企业家的骨气和大局意识。他说:"我其实打的不是官司,我打的是尊严。"大多数人曾认为他肯定打不赢,胜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他最终为此案赢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中国企业要对美国的投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美国的监管很严,规定很多,理论上这些监管必须公平,应该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事实上,相比较而言,他们对中国企业的监管更加严格。
中国工商银行当初想到美国开设分行,但迟迟得不到批准。后来保尔森当了美国财政部长,他在小布什总统的支持下,倡议中美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机制,中方积极呼应。这一机制建立后,工行纽约分行得以开业,但业务范围还是受到限制。
其次,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始终存在。
美商务部不断出台对华出口管制新规定,美国国会不断抛出涉华贸易保护主义议案,集中就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不平衡等问题向中方施压。
美国曾经说过,它不会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而美国迄今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加拿大采取了反补贴税之后,美国众议院于2005年7月27日通过了《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允许对中国这样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补贴措施。
2005年以来,美国多次用反补贴措施对中国施压。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公平的。美国在向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税的同时,还征收反补贴税。对中国又是反倾销,又是反补贴,这与美国自由贸易的基本立场相违背。
对于贸易纠纷,双方应该通过协商解决。美方对华动辄搞"双反",对双方的贸易发展毫无益处。2013年3月,美国通过了《反补贴关税法案》。与之针锋相对,当年5月,中国向世贸组织起诉了美国的反补贴措施。这是中国的权利—通过世贸组织来解决贸易纠纷,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问题
经济上中美双方互有需要,两国间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首先要排除政治上的干扰。在处理贸易纠纷问题上,双方要做到互利共赢。
当前,在商贸方面,美方遇到的问题就是中方的贸易顺差大。对此美国有很多抱怨,认为贸易不平衡,美方赤字太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恰恰是美国自身的问题,造成了这一局面。
以2014年为例,美国自中国进口460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才1200亿美元。这是因为美方在高科技产品方面对华仍然禁运,中美贸易的中方顺差如此之大,完全是美国的政策造成的。
其次,美方贸易赤字如此之大,还缘于全球范围的产业转移。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对美的出口,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返销美国,直接受益的是美国资本和美国企业。
2013年6月,在中美企业家对话中,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金公司创办之初,投资总额大约是1 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投资了3400 万美元,占总投资的 30%多。摩根士丹利退出时,拿走了10 亿美元。美方不能只从逆差数量本身来考虑,而应该分析这个逆差的结构,以及造成这个逆差的原因。
还有人说,中国对美大量出口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但事实是,美国目前的失业率不到5%,是历史最低时期之一。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高达80%,美国已把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转移到了世界其他地区,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要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
近年来,随着在中国的投资成本不断增加,美国有一些公司选择把它们在中国的工厂撤回美国,也有一些美国在华公司认为在某些方面它们没能享受国民待遇。
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工资水平等经济要素和若干年前相比,有变化是很自然的。同时,国际环境也在变化,全球化进程在不断深化。对中美两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投资环境和政策的公平性方面做到一视同仁,给予对方企业国民待遇。
企业的去留是个动态的过程。大部分美资企业在华都能赢利,当然也会有些美资企业业绩不好,但这不能归咎于中国的市场环境,有可能是它们的产品不对路、经营不得法。退出的企业是少数,留下来的还是绝大多数。
中美贸易平衡的契机
为了平衡中美贸易,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增加对美国的投资。如今,有很多美国公司到中国投资,中方的企业家也有很强的意愿到美国投资。但美国认为我们的投资过于集中在资源以及敏感的技术领域,威胁到它的安全,并因此对中国企业在美设置了种种障碍。
在这个问题上, 从美方来讲,关键在于客观对待双方的贸易摩擦和分歧,不要将之政治化,而是要通过平等协商加以解决,这有利于中美贸易保持顺利发展。
对中方而言,我们也会继续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能积极创新、公平竞争,既赢得市场,又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下一步,中美应共同努力提高双向投资水平,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培育新的经贸增长点,包括在信息技术、新能源、环保、节能等领域加强应对新挑战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