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降低杠杆率?五部委发文放大招

2018-08-10 08:59

去杠杆无疑是近期关注的焦点。从经济学家喊话、政治局会议、金融委会议等,都引发有关去杠杆的各种猜想。
 
8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国资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降杠杆迎来“操作手册”。


工作要点显示,要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负债的约束;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本、充实资本实力、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研究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更多参与市场化债转股。



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 


五部委发文称,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将围绕27项工作要点推进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


根据要点,将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作用,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负债的约束,完善国有企业资本管理机制,健全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大型企业债务风险联合处置机制。


工作要点明确,将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壮大实施机构队伍、增强业务能力,拓宽实施机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降杠杆领域,完善转股资产交易机制,开展债转优先股试点,推动市场化债转股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加强转股股东权益保障。


根据工作要点,将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完善“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政策体系,破除依法破产实施障碍,完善依法破产体制机制。


工作要点指出,要协调推动兼并重组等其他降杠杆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多措并举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有序开展资产证券化,多方式优化企业债务结构,积极发展股权融资。


根据工作要点,要完善降杠杆配套政策稳妥给予资本市场监管支持,提高国有资产处置效率,加强会计审计业务指导。做好降杠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服务监督。指导重点行业和地区开展降杠杆工作,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监督约束确保有序开展,继续做好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



重点企业下降杠杆“军令状”


企业降杠杆不再是一句空话,尤其是对于风险大的重点关注和重点监管企业,工作要点要求必须明确其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标和时限。


工作要点称,建立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区分不同行业、企业类型设置资产负债率预警线和重点监管线,科学评估超出预警线和重点监管线企业的债务风险状况,根据风险大小程度分别列出重点关注和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明确其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标和时限


这也就意味着,在重点企业名单内的企业被下降杠杆“军令状”,必须按期完成降杠杆任务。


据了解,不少央企按照有关部门所设定的降杠杆目标要求,需要在2-3年时间内至少降低资产负债率2个百分点。目前一些央企降杠杆常用的做法是:通过集团旗下的财务公司置换集团成员单位的外部银行贷款,实现资金在集团内部的调剂,帮助集团整体杠杆率的下降。


以哈尔滨电气集团(下称“哈电集团”)财务公司为例,据哈电集团财务公司董事长刘智全介绍,哈电财务公司通过为成员企业发放各类信用贷款,积极置换集团外部贷款。2017年,哈电财务公司为成员企业共发放各类贷款6.3亿元,2018年前五个月,发放贷款7.8亿元。



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负债的约束


在此次的工作要点中,由银保监会及央行牵头的部分,首要的是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负债的约束。


工作要点指出,通过债权人委员会、联合授信等机制以及银行对企业客户开展债务风险评估等方式,限制高负债企业过度债务融资。


今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推动商业银行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防控集中度风险。对银行“垒大户”等风险管理进行全面升级。


7月,银保监会官网显示,要积极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去产能,挤出低效、无效使用的信贷资金。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下降2.1%,低效融资需求受到明显遏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下降13.7个百分点。沈建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杠杆问题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从全面去杠杆到结构性去杠杆的转变十分必要


分部门来看,地方政府与企业杠杆率较高,中央政府杠杆率不高,居民杠杆率虽然不高但过去三年增长过快。而企业杠杆率中,由于国有企业中存在一部分“僵尸企业”,杠杆率较高。因此,地方融资平台与国有企业是去杠杆重点领域。


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对于“僵尸企业”仍然要收贷,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集中起来。


但温彬认为,稳增长中该加的杠杆也要加上,例如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发挥关键性作用。下半年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变大,要更加强调基础设施的民生改善作用,引导资金还要大量进入上述领域。



债转股需要进一步推进


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拉开序幕已两年,但阻碍市场化债转股的拦路虎依然没有全面清除,资金成本高、融资渠道难以打开,导致金融机构实际落地债转股金额远小于签约金额。


工作要点明确,要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


首先要求,壮大实施机构队伍增强业务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新设实施机构。指导金融机构利用符合条件的所属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市场化债转股,赋予现有机构相关业务资质。


工作要点称,研究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更多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支持各类实施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资本实力,推动实施机构与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和社会产业资本合作,提高业务能力特别是股权管理能力。


其次,要拓宽实施机构融资渠道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通过发行专项用于市场化债转股的私募资管产品、设立子公司作为管理人发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募集股权性资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类实施机构发行专项用于市场化债转股的金融债券筹集资金,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社会资金投向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最后,工作要点指出,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降杠杆领域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积极为市场化债转股获取稳定的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提供支持。完善各类社会资金特别是股权性资金参与降杠杆和市场化债转股的引导机制。


此前,央行已经通过定向降准支持市场化债转股。央行表示,鼓励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和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项目支持“债转股”实施主体真正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治理,并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央行指出,定向降准资金不支持“名股实债”和“僵尸企业”的项目。


曾刚表示,央行定向降准与银保监会债转股子公司规则出台,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转股资金来源压力,定向降准可释放一部分低成本资金,而增加设置债转股子公司,则在扩大资金来源上也能解决债转股资金来源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未来央行将采取更多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而银保监会则将考虑下调银行持有债转股股权风险权重,从资金价格、资金来源两个维度缓解市场化债转股的掣肘难点。


温彬也认为,对于一些有市场、短期只是债务困难的企业,债转股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



债转股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那么本轮债转股最终能否取得理想效果呢?沈建光认为,关键在于如何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一是债转股要避免向僵尸企业纾困,处理好去杠杆与去产能的关系。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存在大量高负债的国有企业甚至僵尸企业,他们对于债转股求之不得,却不是债转股应当救助的对象。 


二是债转股之后,公司治理要遵循市场化原则。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的身份从债权人转为股东并参与公司治理,对于债权人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他们可能面临专业性不足,经验欠缺等情况。债转股会造成原有股东结构的变化,甚至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债权人如何处理与原有股东的关系,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三是如果债转股对象是国有企业,许多同为国有企业的金融机构还需要处理行政级别差异等特殊问题,因此,需要债权机构就一系列实操性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企业杠杆率或自发下滑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杠杆率将如何变化呢? 


沈建光称,当前经济已经进入转型期,粗放型增长已经难以为继。从经济结构方面看,高质量发展要求消费对增长的贡献逐步提升,投资的效率进一步加强。过度举债刺激增长的旧模式面临深度调整,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的局面也需要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说,去杠杆政策仍是个长期任务。 


随着新经济的迅速发展,创新层出不穷,全要素生产率将进一步提升。而如果新旧模式更替顺利,得益于新动能,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新一轮中高速增长,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在新模式下,本来处于高杠杆的上游重工业行业比重不断降低,战略新兴产业比重进一步增加,整体的企业杠杆率或自发地出现下滑 



政策层面出现新变化


去杠杆,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宏观政策的基调。不过本次会议未提“去杠杆”,同时突出强调了金融风险。


结合不久前《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文章中“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的提法,以及央行、银保监会出台的资管业务指导意见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业内对当前去杠杆的政策走向以及执行松紧度颇为关注。


沈建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指出,上述提法的调整,体现了决策层在政策层面的重要变化,即去杠杆逐步向稳杠杆转变。


而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首先,经过前期偏紧的货币政策与严监管双重叠加,前期杠杆率过高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可以看到,今年以来,资产新规落地,使得表外资金大幅下降,加之MPA考核持续深入,金融高杠杆,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的情况得到了明显遏制;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受到明显限制,地方政府债务约束进一步增强;房地产严控政策持续,包括提高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加大对消费贷、现金贷监管等。 


其次,前期过紧政策存在调整空间。去杠杆是一场攻坚战,一蹴而就可能会加大经济运行风险。如6月份M2增速降至8%,明显低于10%的GDP名义增速,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9.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五分之一,6月社融规模仅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说明对于当前经济增长而言,市场资金环境偏紧。 


再有,上半年国内投资出现下滑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下滑至6.0%,其中基建投资总额增速仅为7.3%,较上年同期21.1%的增速放缓。另外,民间融资成本上涨,金融风险有所加大。 


最后,海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加大了外部风险。 


来源/wind资讯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