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临门取消”频现:大发审委27次按“暂停键”

2018-07-19 10:31

财联社7月18日讯,自大发审委成立履职以来,不仅提高了对业绩标准、持续性等方面的关注度,更对规范性问题、内控、信披乃至环保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审核,这不仅使当下IPO过会率偏低,出现多起“临门取消”现象也可以预见。自去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履职后,先后已有26家次首发企业临上会前遭暂缓表决或取消审核,若再加上临时取消审核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的小米集团,则数量达到27家次。
 


7月17日,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信科技”)等5家企业上会受审。与其它四家相比,才过会的宇信科技年内先后经历暂缓表决、取消审核,此次上会已是“三进宫”。


实际上,“临门取消”已逐渐成为当下A股IPO进程中一个常见的名词。





数据统计,自去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履职后,先后已有26家次首发企业临上会前遭暂缓表决或取消审核,若再加上临时取消审核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的小米集团,则数量达到27家次。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A股IPO“临门取消”现象频繁出现的背后,一方面源于大发审委的从严审核。数据显示,截至最新,自其履职以来,已有79家企业遭到否决,通过审核的仅为114家。以此计算,大发审委任内的IPO通过率仅为59.07%。


另一方面具体至不同的公司,原因又各有差异,甚至一些特定行业出现了相同的情况。7月3日和10日,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农商行”)和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丰农商行”)先后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进一步核查”,宣布取消审核。


“自大发审委成立履职以来,不仅提高了对业绩标准、持续性等方面的关注度,更对规范性问题、内控、信披乃至环保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审核,这不仅使当下IPO过会率偏低,出现多起‘临门取消’现象也可以预见。”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说。



 
27家次“临门撤退”


数据显示,自去年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A股已先后有27家次(宇信科技等2家为多次上会,剔除重合企业则为25家)企业在首发上市或发行CDR时取消审核或遭到暂缓表决的结果。


具体来看,27家次“临门撤退”的首发企业中,有12家次遭到暂缓表决,其中半数拟在沪市主板上市另分别有2家次和4家次的首发企业拟分别在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


15家企业遭到取消审核,其中除小米集团原拟发行CDR外,其余14家次中,有8家次拟在沪市主板上市,拟在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分别为2家次和4家次。


以证监会行业来看,以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制造业,成为“临门撤退”次数最多的行业,达到11家次;排名第二的则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5家次,涉及企业包括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


时间上,今年1月是“临门撤退”次数发生最多的月份,共发生8家次类似的情况,包括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遭取消审核或暂缓表决。排名其次的是去年10月下半月和去年12月,均有3家次。


这一规律似乎也与大发审委履职以来,IPO过会率的变化情况相吻合。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今年1月,证监会共安排50家次企业首发上会,但最终仅18家企业成功过会,过会率仅有36%。去年12月过会率则为60%,与今年2-6月的过会率相近。数据显示,今年2月-4月,IPO过会率均为58%,5月为63%,6月则为56%。


“首发企业无论是被否决还是遭暂缓表决、取消审核,涉及的问题都可能包括经营能力的持续性、企业会计及财务问题、信息披露、内控体系、合规性等,首发办法的定量标准很少,定性标准很多,这一点需保荐人综合判断,对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考量。”7月17日,上述北京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说。


自大发审委成立履职以来,在发审会上常存在超纲问题,即在固有的“业绩为王”基础上,发审委委员也更将目光投向了企业未来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财务指标的合理性、募投项目、内控、信披等多个层面


 
 
具体原因各不相同


尽管首发企业“临门撤退”的大背景是一样的,即大发审委履职后的从严监管,但具体至不同行业的企业,各自原因却并不完全相同。


以连续取消审核的两家银行——青岛农商行和瑞丰农商行为例,二者分别在7月3日和7月10日宣布,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进一步核查”为由,取消了原本定于当天上会受审的事项。


而上述两家农商行均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且两家银行先后取消审核,也打破了去年以来银行股上会100%过会率的纪录。


7月17日,瑞丰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天作出取消审核的决定,原因在于目前正处于半年度的时间节点,需要进一步补充材料,待材料补充完整后,将再度申请IPO上会。


“正如证监会官方披露的,会补充一些财务数据方面的材料。”上述瑞丰农商行人士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补充完后就会继续谋求上市。”


不过,瑞丰农商行上述解释并不能释疑外界的疑虑,原因在于近日一份有关贵阳农商行的评级报告。稍早前,中诚信国际公布的一份对贵阳农商行的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由2016年末的4.13%大幅提升至19.54%;拨备覆盖率锐减至34.15%,远低于监管要求。


“目前还不清楚贵阳农商行的事情是否影响到此次两家银行取消IPO审核。”深圳一家中型券商金融行业分析师表示,“据说监管层对农商行的整体监管思路将有大的调整,这也许是取消此次农商行IPO审核的原因之一。”


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除上述两家外,目前在A股IPO排队的农商行还有7家。


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农商行IPO潮掀起的背后,是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倾斜,也是监管部门的积极态度,但能否成功上市,依然在于其如何解决好客户的信用风险高企、公司治理是否完善优化等多个方面。


与上述两家农商行相比,今年5月21日宣布撤回材料,从而取消次日上会审核的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则更多归因于自身。其内部人士表示,取消审核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而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一方面净利润规模较小、利润较低,另一方面存在应收账款较高的问题,因此对上会的前景并不乐观。


此外,小米集团取消CDR发行审核的原因,更多在于其与监管层之间就公司估值问题产生的分歧。作为首家申请发行CDR的企业,监管层在满足企业自身高融资需求前提下,也表态出高定价则可能出现“破发”的考虑,从而将影响A股市场情绪的情况发生。


但也正因此,小米集团最终选择暂缓发行CDR,先于H股IPO上市。不过截至目前,小米集团表示发行CDR未有具体时间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