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刚刚过去的2016年资本市场上演一幕幕惊险刺激的大戏,中国居民财富的快速增加却仍是一股滔滔前行的大流,尤其是高净值人群数量和人均资产均在快速提升。随着时代的变化,新兴行业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造富神话。
另一方面,债权投资收益下降、风险增加,股票市场在后熊市波动,房地产飞涨后面临大力调控,海外投资又受到外汇额度限制,财富管理行业也风险频发,财富应如何管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即使经常扮演吃瓜群众的角色,屌丝们也应该好好想想怎么样才能钱生钱,否则只会离土豪们的越来越远。
一份针对上千位可投资资产均在1000万元以上人群的调研显示,在经济转型、增速放缓、新旧动力转换的宏观背景下,跨周期、主要投资新经济的私募股权资产受到青睐,高净值人群倾向于加大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全球经济分化、资产轮动、汇率变化等因素促使他们配置资产更加全球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新兴行业活力绽现 富人来自四面八方
中国是一个年轻的经济体,高净值人群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出现的。近年来随着新经济和创业的兴起、第一代企业家逐步交班给第二代,年轻的高净值人士越来越多。调研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仅占5.6%,而30岁以下的高净值人士已占到8%,45岁以下的高净值人士占比超过50%。中国的富人们更显得年富力强。
财富从哪里来?调研显示,传统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主力军,因此是高净值人士最早和最主要的来源。其中,来自制造、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高净值人士占比较大。近年来,虽然传统行业的高净值人士占比在下降,但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目前为64.6%。
不过,很明显的趋势是,财富正在向新兴行业转移。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兴行业的高净值人士占比在上升,目前已达到35.4%。新兴行业的高净值人士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传媒、医疗健康、TMT 等行业。越年轻的高净值人士,来自新兴行业的越多,尤其是30岁以下年龄段中新兴行业占比超过一半。
与此同时,创富发家的方式越加多元化。一直以来,创业都是创富的最主要方式。近些年, 自由职业者、专业人士、职业经理人等在高净值人群中的占比在上升。目前,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占比较大,分别为35.8% 和27.1% ;专业人士和职业经理人占比分别为18.5% 和17.4%。
而传统行业的高净值人士接近一半是企业家,新兴行业各职业高净值人士的比重则差别不大。这表明,在传统行业通过创业来创富的机会更大;在新兴行业,各种方式均有机会。这是一个可以大胆造梦的时代!
普遍计划增持金融私募股权最受青睐
富人如何理财?调研显示,大多数的高净值人士的资产配置目标是财富的长期稳健增值,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保守和激进的资产配置目标的占比相对较低,而长期稳健增值并非依靠集中配置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而是来自于多资产配置。构建充分分散化的资产组合(包括配置FOF 产品)是适合绝大多数高净值人士的资产配置方法。
过去的一年,全球市场动荡加剧,黑天鹅事件频发。尽管市场波动和投资难度加大,但从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倾向可以看出,财富管理和投资的理念愈加成熟,愈加着眼于财富长期稳健增长与长期市场趋势,而非市场短期波动。
在未来的配置计划上,高净值人士最青睐私募股权资产和海外资产,对股票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需求在上升,对房地产类资产的态度从悲观到中性。总体来说,普遍在增持金融资产,并向着兼顾跨区域、跨币种、跨周期和跨类别的均衡资产配置方向发展。
具体来看,私募股权(包括天使、VC、PE、并购等)因为具有跨周期、长期回报较高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的青睐。目前有84.3%的高净值人士配置了私募股权基金,23.7% 的高净值人士的配置比例超过30%,有7.8% 的高净值人士的配置比例甚至超过50%。
虽然大多数高净值人士认为A 股将区间震荡,但对股票类资产更加乐观。一方面,计划增配股票类资产的高净值人士比例比去年调研时要高,计划减配的比例比去年要低;另一方面,计划增配股票类资产的高净值人士比认为2017 年A 股上涨的要多。
虽然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预期回报持续下行,但在市场利率下行、投资与信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对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需求在上升。去年和今年的调研显示,计划增配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高净值人士占比从38.8%上升至53.3%,计划减配的高净值人士占比从20.6%下降至8.6%。
房地产市场在2016 年先后经历了量价齐涨和量缩价缓两个阶段,相比去年更多高净值人士计划减配房地产类资产,今年更多是维持配置比例不变,计划增配的在增加,计划减配的在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高净值人群对海外资产的配置热情依然高涨,配置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调研显示,68.7%的高净值人士计划在未来增加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而且资产规模越大的高净值人士,配置海外资产的比例越高,并且未来继续增配的意愿也更大。这可能是因为资产规模越大,越需要通过全球分散配置来降低集中投资的风险。
尽管2017年会面临很多挑战,中国高净值投资者的脚步却不会放慢,他们会以更大的热情去尝试和思考,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使他们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他们不再只是追求短期收益,而是更愿意放眼未来,寻求资产配置的风险分散和价值与期限的均衡,他们会更愿意投资科技的发展和梦想的实现,更愿意助力新经济和新时代,更愿意放眼全球,同时对财富的热情也孕育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对慈善、对环境与生态更加关心。
流动性差LP股份转让市场
流动性困扰着股权投资行业整条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参与方需要分别拿出不同的应对方案。
背靠二级市场,GP主导下的PIPE投资在2013年之后在股权市场中异军突起,有效化解了部分基金的流动性困境。而对于链条最前端的LP来说,PE二级市场是调节流动性的必然选项。
相对直接注资PE基金来说,接盘LP二手份额可以在更短的周期里实现更高的收益率,降低投资组合不确定性。而从资本管理的角度来讲,机构LP也可以藉此降低管理周期。
事实上,国内资本市场不景气已有几年,但PE二级市场只是在最近几年真正开始逐渐形成规模。较早涉足PE二级市场的FOFs机构一直在关注此市场,早在2009年-2011年这阶段资产价格始终较高,尽管二手份额转让需求很旺盛,交易量却不高。
和一些海外市场LP个体的流动性需求不同,国内在IPO退出受阻的影响下出现行业整体流动性匮乏,无可避免地造成一个买方市场的局面。受让方在交易对接中往往基于流动性不佳的因素而做出低价预期。
此外,PE二级市场上的另一种形式——项目股权交易逐渐兴起,该模式旨在为PE机构提供流动性解决方案。对于LP份额转让市场来说,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规模预估。
市场机构曾发布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诺亚财富此前曾发布报告显示,全球PE基金募集完成后转让交易的比例约为1.3%,据此推算国内PE二级市场潜在转让空间约为21亿美元,而展恒理财内部也曾对此做出预估,认为这将是一个至少千亿规模的市场。
其实,LP份额交易的需求也要靠引导和激发。在LP明白份额也可以交易之后,市场会有很大的变量。如果有长期稳定的买方供给,甚至出现做市商的话,市场规模会随着我们基金市场的认可而扩大。需求很大,关键看产品能不能满足需求。
LP份额定价受多重因素影响,在流动性为王的股权交易市场,退出预期会是成为双方交易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目前该市场上的买方多以FOFs机构为主,而不同的机构间,其定价方式也有一定差异。
海外的股权投资基金有一套较为严谨的估值体系,LP对基金账面资产价值比较直观,因此海外LP份额交易时,买方不大会到所投项目公司直接调研,通常会以净资产价值做一个折扣来交易。
展恒基金目前也在国内寻找LP二手份额交易的机会,作为一个有长期资产配置及投资管理运作经验的机构来说,在份额定价中也会参考一些折价因素。鉴于资本市场整体流动性不佳,买方在测算风险系数后给出的折扣价比较低,会是双方谈判的一个难点。
此外也有因为项目问题而谈不拢的情况,如果投资组合本身较好,合理的做法是LP支持基金延期,对卖方而言,如果提供的Portfolio中的项目好坏各半,那么在现阶段很可能也要面临较低的折扣出价。
此外,标的组合下的企业与自有项目的协同效应也会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目前展恒基金在参与LP二手份额交易过程中的定价策略相对比较灵活。首先从底层项目看起,制定出价格范围,再测试底线和主要要素的敏感度分析,明确利润空间范围后再进行商业谈判,争取各方都能实现共赢的局面。标的LP份额估值通常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更倾向于从IRR入手。
国资基金业务开展阻力重重
展恒基金认为一个完整的FOFs机构应具备“PSD”三大业务线:一级投资(Primary)、二级投资(Secondary)和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但是作为母基金在中国的重要分支,引导基金以及有国资背景的FOFs机构在PE二级市场上束手束脚。由于牵涉到财政资金以及国资的运作,在此类业务的开展上阻力重重。西部一家国资FOFs机构管理人坦言,由于LP份额并没有公开的定价系统,在参与此类资产的交易过程中,主导者压力会很大。
国资机构同行因为“责任”造成的束缚比激励制度欠缺造成的影响还大,决策者很多时候不能以市场化思维做决定。比如科技部门的领导转岗来管理投资业务,那么(国资机构)在LP二手份额交易中盈利还好说,亏损怎么办?是否会被认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责权利不统一是国资机构难以参与PE二级市场的根结所在,纯国资最大问题就是责权利不统一,责在管理公司身上,权在一把手手里,利又不分给团队。风险承担的角度来讲,类似LP份额交易等创新业务必然难以开展。
PE二级市场中,引导基金更是鲜有参与案例。北京一家引导基金负责人对ChinaVenture表示,首先定价不明确。此外,国资投到民营机构或企业,进入占比例、估值溢价等因素很负责,每一步都需要做评估和报国资委备案。
进入报批,退出报批,时间也很难保证。
项目二手交易方兴未艾
相对于为有限合伙人提供流动性的LP二手份额交易的模式,项目股权二手交易作为PE二级市场中相对较小的一个分支也在逐渐形成规模。和LP份额交易中的买方以FOFs机构为主不同,项目二手交易的接盘方通常也是股权投资机构。
这种模式的交易主旨是给基金管理人一个流动性解决方案,对机构来说,除了资金投向和普通PE不同,还有内部回报率高、项目退出期短等优势。
尽管处在一个毋庸置疑的买方市场中,但由于多数国内机构在交易中都是首次参与PE二级市场,因此对买方机构的产品设计能力要求较高。
例如,有些机构在前一期基金尚未到退出期,已需要着手为下一期基金融资。这势必需要给潜在投资人看到基金流动性以证明自己。林敏表示,这类机构可以考虑将一部分成长性不错但需要时间的项目全部或者卖一部分给新程投资,做一个部分退出。这样通常卖方可以获得几千万美元的流动性,就可以返还给LP。
此外,随着行业发展,很多股权投资机构的专业性和产业逻辑越来越明确,经常有剥离一些距离自身产业布局较远的非核心资产的需求。也有一些企业转结构,境内转到境外,无法持有境外股权的基金也有短期内转化为流动性的需求。
聚焦在卖方需求上的交易,也意味着项目二手交易中的买方机构不会有非常明确的产业布局逻辑。
在行业上,展恒基金采用了一个类似“负面清单”的模式。例如,TMT项目对买方机构来说需要相对谨慎。因为如果一个移动互联网项目投了3、4年没有突破,还是像一个VC项目,买方就很难给他做出价。